第九十七章 清军不是蒋军

见到返回大营的叶志超沉默不语、卫汝贵就明白眼前的敌人可能非同小可了。

叶志超不是没有幻想过重拾当年南征北战时的风采,可是在黄陂与麻城一带的侦查让他明白了为什么李光久等人会那么轻易的失败、眼前的这股叛军绝对是不可轻视的存在,终究同那些没有任何本钱的闹事农民是不同的。

“大人遇到叛军主力了”卫汝贵询问道。

“那倒没有,多少有些收获,麻城县的试探交锋俘虏了五名被叛军武装起来的乡民,还有三名主动向我军投诚的叛军是八里湾一带的乡民武装头目”叶志超终究也明白不能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其他人的道理。

“叛军的虚实摸清了?”

“大致摸清了。本官也没有想到这么顺利。那张泽华竟然全无军中机密的意识,很多重要的情况竟然让非本部的乡勇了解道。初步判断,叛匪的主力集结在黄安县城一带,随时准备南下与我们决战。起事之后,叛匪的核心力量从不过六七百人扩充到五千人以上,拥有洋枪千支、土炮突击百门左右。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卫汝贵听到这些话有些不以为意,起事不过月余的时间,从六七百人扩充到五千人的武装能够上下相互熟识就不错了,算不上相比原来怎样的力量增强。不算马队,己方也至少拥有十倍的力量,应该完全可以进攻才是,可是从叶志超的话语中卫汝贵却多少感觉到了一丝惧意,就试探着说道:“那我们对黄陂县城展开攻击,很可能就能诱使敌军主力南下与我军决战了?”

叶志超平静的回道:“等刘坤一所率的湘军旧部一起北上吧”

听到这样的话,卫汝贵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因为兵事从来离不开政事,说不定朝廷让淮系来负责围剿这传说中的叛军强敌本意就是为了找借口削弱淮军辅助湘军,那让湘军跟随自己一起行动风险共同担当也是合理的。

湘军宿将刘坤一是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如果他亲自率军赶来按辈分和地位显然要在叶志超之上了。至于为淮军再树功劳,那对于此时的淮系来说当然是有害无益的。

就像甲午年间的某些行为一样,此时的叶志超经过多年的官场生涯已经明白淮系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一切出发点因此而出发。战事,也从来不再单纯是战事。

此时的张泽华刚刚通过人员通信的探马得到黄陂县还有麻城县一些前哨战的探报,已经明白清军的主力逼近黄陂县城城下,但似乎在前哨战之后并没有北上的迹象,而是在等待着什么。

军议上,董大勇直言不讳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将军,我想我军应该一股作气的集中主力沿着水路迅速南下,同南来的清军主力决战,而不是在这里继续等待敌人的破绽和机会。一万人的敌军虽多,我军没有歼灭战的把握,但是一定能够击退敌军,应该也能够获得不少军辎。

“七里坪以北没有发现敌军大股人马的动向?”张泽华有些不确信的再次询问道。

“按照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没有。不少外敌的练军和防勇虽然有迹象在向湖北调集,但是兵力大多云集于襄阳等要地就地防御,没有兵临我军控制地带的打算”做为人民军教导旅参谋的张小石仔细的回想了白天得到的探报认真的回道。

张泽华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拿主意的,并不能为了让手下更有决策参与感而失去了自己身为统帅的主见。张泽华陷入了沉思。

长久以来自己提到应对朝廷的围剿,想到的是革命年代针对蒋军的反围剿、后金军针对明军的反围剿。以为清军也一样会像刚刚重视革命根据地准备展开围剿的蒋总裁一样玩什么“大兵压境”“分进合击”之类的套路。

眼前的情况,似乎清军根本不打算分进合击、也不打算孤军冒进,更没有什么“四正六奇十面张网”。而是十分简单和呆板的“云集主力”“单路直线进攻”,这似乎是当年湘军经常采用的一种呆板战术。

可就是这种看似一点儿名将风范、欧洲主力会战风范、抗战会战风范都没有都没有的“云集主力”“单路直线”依旧给自己不小的压力。如果等待着清军集结一万五千到两万主力展开进兵的时候,自己就真的有办法学当年满洲松锦会战应付明军的办法、依靠野战机动优势针对对手绝粮而胜么?

显然未必,松锦大战在粮食只能依靠海运线而根本无法靠就地筹集的明末辽东。而携带大量车马辎重的清军主力进攻时,至少会有一个月的存粮、还能在这人烟密集靠近河流的地方就地取水。如果自己的主力拿不下两万清军主力而陷入僵持战、迎接自己的就会是越来越多的清军主力。甚至是面对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出兵朝鲜辽东时那个阵仗。外军会不会趁机介入都是很难预料的事情。

蒋总裁用了三年的时间,明白自己所谓的中央军并不是什么能够“机动攻势”的野战劲旅、而是守强攻弱、不善浪战湘军的翻版。曾经在万历援朝之中大胜的明军也曾经很长时间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可是自从太平天国战争以来的清军主力,从来就明白自己全国的可用之兵很少、没有挥霍的本钱,更没有“分兵合击”的条件。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仓促起事、根本没有根据地建设和部队巩固时间的自己在扩军之后也绝非什么工农红军的翻版。地方组织根本没有有效建立、根据地的民众根本不可能成为自己有效的作战依靠。因此:自己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囤积在少数地点下的存粮,一旦自己被对手压迫的丧失了工事与存粮,未必就能想20世纪的革命军队那样拥有主动了。

当年太平军无法打破这种“单路直线”,自己应对这种进攻的最好办法显然也不是被动的防御或者企图在对方行军中寻找机会,而是在敌军还没有把太多的力量云集起来的时候就给于决战打击。

如果自己的军队真的连击退这一万来敌都做不到,那就真的只能像当年的李自成一样依靠转战天下来积蓄力量了。